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 

為孩子種一顆善種子

午後的巷弄,寧靜悠閒。光影斜斜穿過樹梢,灑落在街邊的小動物們身上。

 

在街道旁、圍牆上或花圃邊,他們時而出來走動、時而躺著曬太陽,偶爾在熟人經過時,爬起來搖搖尾巴打招呼。

 

他們大多都已經結紮、定時驅蟲、並由社區共同落實清潔餵食。

 

他們是台灣友善社會的風景:社區街貓街犬。

大多數由社區共同助養的街貓街犬,都相當溫馴親人。溫和、友善、親人的毛孩,對家長來說,是夢寐以求的好性情。但是,對浪孩來說,卻有可能為他們帶來悲慘的命運。

 

大橘子和小白,也曾經是這些身影之一。他們ㄧ個是貓咪、ㄧ個是狗狗,但是共同點,就是他們都是友善親人的浪孩,而且,被人凌虐致死。

 

這真的是ㄧ件令人心痛的事情,溫和親人的好性格,卻成了他們的致命傷。我們不禁疑惑: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

教育,一切的源頭

善小貝的夥伴們每天都會帶著辦公室的毛孩群出去散步。我們會遇到對毛孩不同態度的朋友們:大多數人對毛孩都很友善,但是也有遠遠避開、或面露不悅的朋友。

 

有ㄧ次散步時,路上有ㄧ個小男孩看到我們,就高興地跑過來摸老犬普普。因為普普流浪的時候經歷過很多悲慘的遭遇,所以防衛心比較重,因此當普普突然被碰觸時,就叫了小男孩幾聲,小男孩因此被嚇哭了。

 

我們覺得很不好意思,連忙跟小男孩的媽媽道歉,並解釋普普的情況。但是小男孩的媽媽反而向我們致歉,因為小孩沒有問過我們,就自己擅自摸了狗狗,造成狗狗的驚嚇。

她轉身跟小男孩說:「如果你走在路上,突然有不認識的人跑過來碰你,你會不會嚇ㄧ跳?」

 

小男孩邊哭邊點頭。

 

他的媽媽說:「那如果對方先友善問候你,問你可不可以握握手或摸摸你的頭,你是不是就會比較安心呢?」

 

小男孩停止哭泣,想了想,說:「會。」

 

他的媽媽接著說:「這些狗狗也跟你想的ㄧ樣喔! 所以在路上遇到狗狗,你先跟他們打招呼,如果狗狗的主人說你可以摸他,你再過去摸摸他們,他們就會很開心的搖尾巴跟你打招呼喔!」

 

接著小男孩主動跟普普說對不起,然後開心的跟媽媽離去。

當時我們心中真的給了他們ㄧ萬個讚!! 也相信有這麼棒的身教,小男孩長大以後,ㄧ定是有愛心、會為他人著想的暖男!

 

 

很高興現在有越來越多人,都慢慢開始理解並且關注流浪動物的議題。在提到浪孩的源頭管理時,我們比較常聽到絕育、寵物登記或繁殖場管理……等方法。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提案,但是最根本的源頭,還是我們社會對待動物的生命教育!

 

當我們在討論動保問題的時候,許多方案都是試圖去改變動物,但我們真正必須影響的是人。

 

如果我們的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,都能加強尊重其他生命的觀念,相信不但毛孩被遺棄的現象會減少,更可以避免浪孩受虐的悲慘事件!

生命教育,從小做起

去年,有ㄧ則新聞《小女孩虐待自家的貴賓狗,並自拍上傳》,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?

 

影片中的小女孩抓著貴賓犬的前腳騰空繞圈圈,轉了十多圈,狗狗一度發出微弱的嗚咽,看起來相當不舒服。但小女孩對著鏡頭說:「我問過爸爸,這樣算不算虐狗?他說不算虐待。」

看著貴賓犬、軍營小白或溫州街的大橘子被虐的影片,相信我們除了萬般心痛這些毛孩的遭遇,更想問問什麼教育,會孕育出這樣的人?

 

其實答案,就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。

我們的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及社會環境,都在塑造孩子對待生命的態度。

 

例如,學校的自然課要學生養蠶寶寶,但是課程結束後,老師們是否有教導孩子如何妥善照顧他們?還是不知所終、或隨便放生?如果換一個方式,從校園內營造生態棲地,讓昆蟲自己來到校園,再引導孩子們在自然、尊重的狀態下觀察動物,會不會比較好呢?

 

另外,我們也常常會帶小朋友們去動物園、海生館參觀。在參觀的同時,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們進一步思考,這些動物是不是有被好好照顧?被圈養在小空間裡展演,是他們的天性嗎?如果我們自己長期被關在有限的空間內,我們的心情會如何呢?

或者,當孩子們吵著要養寵物時,我們是否可以先帶著他們去收容所,幫忙溜狗、或打掃環境,讓他們評估自己是不是有能力,為一個生命負起十幾年的照顧責任?

 

如果,我們能從小教導孩子們,學習以角色對調的方式,去理解生活中的所有事物,也許很多事情,都會有更好的發展。

為孩子種一顆善種子

慈悲沒有敵人。

 

這是一句老生常談,但是它蘊藏了非常深遠的意義。

 

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人、事、物時,如果能先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,也許無法認同,但是肯定多了一分理解、少了一分對立,自然能與任何生命和平相處。這份同理心,就是佛法中常說的慈悲心,是世間最純淨純善的能量。

 

我們可以在孩子的心中,種一顆善的種子。

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從日常生活中,學習同理心,友善地對待動物,並以負責任的方式照顧動物,用行動來改變動物的處境。

 

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們,同時也告訴我們自己。

 

如果我們愛護家中的毛孩,自然沒有狗兒需要流浪街頭,也不會有無辜的浪孩遭受虐待、或孩童被浪犬攻擊的事情發生。

 

如果我們善待經濟動物,他們就不會在不人道的環境生活、也不需要過度使用抗生素,然後讓藥物殘留再回到我們身上。

如果我們不濫捕野生動物,各種生命可以多元發展,美麗的生態環境就能夠被保存下來。

 

善待生命,其實就是善待自己。

 

好與惡、是與非、想做的和應該做的…我們都有搖擺不定的那一刻。

 

但是,這一顆善的種子,終究會循著生命的微光,幫助我們,找回最好的自己!